【天氣先生】坐鎮天文台「睇天」逾40年 梁榮武退休後續推動環保:無得同上天鬥
發布時間: 2023/08/29 12:34
天文台前助理台長、氣象教育家梁榮武(武哥)接受馬會《駿步人生》訪問,「睇天」逾40年,回望當年「亂打亂撞」投身「測天」行業,坐看風雲變幻,亦讓他學懂一個道理,「不要跟個天去鬥,要早早制定應變方案,將影響減至最低」。
最新影片推介︰
天文台不是第一份工
好多同事,天文台都是他們第一份也是唯一的工作,但我不是。
1982年、30歲的武哥,做過5年中學教師,又曾在太空館做過天象節目製作工作,兜兜轉轉,終於在天文台找到他的終身志業。然而,他笑指入行是「亂打亂撞」。
武哥說,年少時自己不算是天氣狂熱份子,只是對自然現象的多變感到好奇,著眼點是趣味而不是科學。受到讀物理學的哥哥影響,他入讀中文大學時,也選修物理;自此,對自然現象理解增多、加深,感官提升了層次,大學更加入了天文學會,但當時並無想過日後會從事天氣預測的工作。有了多年工作經驗後,「機緣巧合,看招聘廣告,見到天文台聘請科學主任,可以保送到英國接受培訓,(有機會留學)覺得好吸引。」成功獲聘,走上「測天」階梯第一級。
在英國氣象學院受訓大半年,那些年通訊沒有現時的方便,離家千里,女兒只兩歲,牽腸掛肚,武哥一星期給家人寫一封信,明白家書的「重量」;也試過農曆新年間,為致電回家聽一聽妻女的聲音,身處狹小的電話亭,與躲入內避雪的醉漢「共處一室」。
被點名成為第一代「天氣先生」
梁榮武1987年被當時的天文台長點名出鏡報道天氣,成為第一代「天氣先生」,向觀眾講解氣象知識。「八十年代,天文台是既神秘又冷冰冰的科學部門」。然而隨著市民對天氣現象認知的增長,對天文台的一些做法有意見,所以天文台希望透過專業人士的解說,拉近和市民的距離,也可當作公眾教育的一部分。
在天文台工作30年,坐看幾許風雲變幻,包括吹襲本港的多個超級颱風,他認為天文台應用科技預測颱風近年已經大有進步。「30年間進步很大,特別強的颱風,未入香港警戒範圍天文台已出了警告,呼籲市民做好準備。」他說那些年並無電腦協助,除了應用過去颱風移動的統計數字之外,亦依靠「外推」預測,但持續的線性推測未必準確,因颱風會受到大氣環流影響而改變方向,對比今日透過不同電腦模式的集成(綜合)預測,準確度大大提升。
回望過去,梁榮武仍是一貫的舉重若輕,
外面打大風,(天文台)預報中心反而風平浪靜,連人的心情也很平靜,原因我們有標準的作業程式,颱風期間也有增加人手,由專人監察雷達。
未雨綢繆 不與天比高
「睇天」逾40年的武哥分享他的一套「天文學」,
人定勝天,是中國古代人的智慧,是一種激勵,但我認為千萬不要迷信人定勝天。在天文台工作30年,你和上天,是無得鬥的。
他從來不與天比高,強調要未雨綢繆,
就算科技有多發達,對於天氣我們也不能完全掌握形勢。因此影響深遠的事情,一定要制定預防方法去應對。氣候變化,打風落雨可以死人,一定要很謹慎處理;人生也一樣,一些影響深遠的決定,例如影響家人、大環境甚至前途的,就要加倍規劃應對。
武哥續說,
天文台的預測越來越好,但永遠不可能去到百份之一百。其實科學都是這樣,幾百年前,牛頓定律被視為金科玉律,但一百年之後出現了愛因斯坦,情況又不同了。地球的前途也好,人類的命運也好,並不是你努力去做,有很多科技協助你,你就必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難。最重要是防患未然。
退休後重拾教鞭推動環保
十多年前從助理台長職位退休,梁榮武的生活步伐沒有停步。他重拾教鞭,在大學教授氣候變化,又擔任電視科普節目主持及出任本地註冊慈善團體「綠惜地球」和「環護教育基金會」的董事會成員,致力回饋社會。「純粹講科學未必能感染別人,譬如少用膠袋大家都知,但如何令大家轉化為行動,最是重要。」
武哥說:「顧名思義,『惜』字代表珍惜,如馬拉松賽事,機構一直鼓勵跑手自己攜帶水樽,又安排回收大量用剩的紙杯、蕉皮,希望共建綠色盛事。」他本人也身體力行,一向少飲樽裝水。
hket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【名師試題教室】睇片連工作紙中英數必學單元︰https://bit.ly/3sEeM3Q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責任編輯︰陳珈希